查看原文
其他

任正非最新讲话:没有退路就是胜利之路!

心声社区 大白聊IT
2024-08-23



内容来源:文来自心声社区。



组织管理


9月4日,华为心声社区发布了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华为高端技术人才使用工作组对标会上的讲话。


任正非表示,先有专才,才有全才,要实现跨界交流、融合创新,让领袖自然成长起来。公司要创造人才成长的土壤、宽容的环境和良好的机制,“炸开”思想,让优秀人才涌现,英雄“倍”出。


以下为任正非讲话全文,enjoy~


一、不拘一格获取优秀人才


我们要建立一个自己的高端人才储备库,不拘一格获取优秀人才,但在招聘时要讲清楚公司的业务边界,允许在边界内研究探索。


公司已经明确,我们要努力在有限的业务范围内领先世界,不是在全方位领先。所以,我们产品的边界是收缩的,研究的边界可以适当宽一些,也不是宽得无边。


那么,招聘的时候,首先要划定一个业务边界,讲清楚我们的理想是什么、边界是什么。不在我们这个边界内专业的人员,他是否愿意从事在边界内的工作?如果他愿意,转行是可以的。


比如,孙中山本是学医的,先是医人,后来医国。我们公司出售的莫贝克电源公司的主力曾是牙科医生,因为技术是相通的,他虽然学习神经学、蛋白质生物学等,但计算能力也很强。所以,我们不要对人才有固定看法。


我们要建立一个自己的高端人才储备库,只要是优秀人才都可以进来,包括非边界内专业的人才愿意到边界内来工作,我们就愿意要。我们朝着假设的方向,不断探索,不断储备。


我们是储备人才,不储备美元,最终储备出自己的人才库。


当然,高端人才全部是指技术方面,管理类或其他行业不在此列,管理类的干部走垂直循环、在实践中逐步成长的道路,没有层层的实践成功经验积累,很难有破格提拔的可能。


二、对优秀人才的激励,

最主要是让他们能找到自己热爱的工作岗位


如何留住优秀人才?我认为,物质激励不是最主要的,第一点应该是他能找到自己热爱的岗位,当他热爱时,就会踏实工作。


如果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工作机会相结合了,他就会无怨无悔。因此,我们要重视这些人才在工作岗位的发挥,同时也在贡献上去评价他。


公司指定了一批高级专家,信任他们对人才的识别和评价,去入职新员工中寻找合适的人。


专家先把一些题目出在网上,有人回帖,专家就去找他喝咖啡沟通,判断这个人是否明白了题目,是否有破题的能力,他适合到哪个部门工作、定多少级,专家签字就行。新员工在入职时就可以有差异化,为什么同班同学一定要整齐划一前进呢?


我们不要担心定错级,即使定错也是一个短时间的问题。如果他确实没本事,过一段时间就会被自然淘汰,也只拿错了短时间的高工资;如果他确实有本事,就还会往上升,很快就能超过你的标准线。


如果在定级上有担心,可以有一个主谈人和一个复核人,两人签字就确定了,不需要强调严丝合缝100%准确,可以适当模糊一些。


其实,集体评议往往会埋没人才。“歪瓜裂枣”很多,我们的专家要识别他特殊能力的一面就行,也不用全面评价一个人,“不拘一格降人才”。


比如,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让只有初中学历的华罗庚破格进入清华大学,开启了华罗庚高水平数学的研究生涯;罗家伦当清华校长时,录取了数学成绩只有15分的钱钟书,成就了一位文学大师。


初始职级,在校园招聘时可以定一次,在与优秀新员工喝咖啡时也可以再定一次,我们直接授权这批专家。


三、先有专才,才有全才


全才是从专才中产生的,领袖是自然成长起来的。


第一,全才首先一定是专才,全才是从专才中成长起来的。


他在某一项钻研得很透,在其他项就能理解。如果没有专才,就不可能成为全才,没有专才的“全才”也许没有突破能力,绕着城墙转,找不到放“炸药包”的地方。


系统性的、阐述性的和构建性的专家合起来也不行,就如皮蛋粥一样,皮蛋还是皮蛋,粥还是粥,并没有发生物理和化学性的转变。

袖是自然成长起来的,不是我们去找。大家看到,为什么大领袖、大统帅绝大多数都是小镇上产生的?


因为大都市很重视规矩,约束很多,当然不仅仅是父母、社会、环境、同时代的小朋友,因此它们大量产生的是工程师、艺术家;


小镇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小孩也不懂得太多的世界,他们在某一件事上就容易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就容易成长起来,产生历史贡献。例如毛泽东、粟裕……


他们一定要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才知道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小孩走路喜欢踩小水坑,只有他自己摔两次,才知道水坑不能踩,才有自主决策能力。


所以,我们强调要有成功的实践经验,做一个小项目成功,他就知道什么叫决策;如果他一个事情都没有成功过,他当高级干部时的决策就是胡来。我们在选择干部的时候,贯彻没贡献不考核,节省人力资源。


财经这几年在世界名牌大学里招了很多人,先派到非洲去做PFC。PFC要做核算,核算就一定要懂业务,就一定要去看基站、板件……是什么,这样他对业务有一点理解;不理解业务的财经人员,只能做会计。


了解两年以后,从基层CFO、精算师……他慢慢循环上升,最后到机关来,机关就没有了“空军司令”,而是知晓项目的管理者。


所以,现在我们招聘的系统工程科学家、博士,也是先到产品线,从产品到开发……再一点点升级上来,不是一来就能够做规划的。


第二,我们要建立一个高级专家交流平台,便于跨界交流。


比如,光的专家走到交换去,硬件的走到软件去,软件的走到硬件去……超越现有专业上面再有这样一个跨界平台。


垂直专业是烟囱,跨界专家交流平台就是在烟囱上面搞一朵云,这样大家就知道跨界交流、融合创新也是一个很好的出路。


四、创造人才成长的土壤和宽容的环境


我们公司要创造人才成长的土壤和宽容的环境,让大家畅所欲言,“炸开”思想,让优秀人才涌现,英雄倍出。


华为公司一直贯彻选拔制,因为人才不是靠培养,而是自我成长,我们要创造人才成长的土壤,就如“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我们不要给高级专家担负太多管理人才的责任,不要搞“拉郎配”,要给他们自由度,他有多大能量就发挥多大能量。


第一,高端技术人才在适合的工作岗位,一定会显出他的价值来,然后在价值体系去评价他。


我们可以设一个高端投诉平台,大家有问题就写邮件到这个平台,人力资源去听他倾诉,做成纪要报给有关部门帮助他调整。


我们可以安排一些人际理解力强、熟悉华为流程、善于沟通、善于团结人的老员工,到导师部去听群众的声音,调节矛盾。


第二,在人才成长过程中,我们要创造一个宽容的环境,让大家愿意畅所欲言,互相启发,把思想炸开。


一是,喝咖啡是一种形式,网聊也是“喝咖啡”,比如2012实验室在群里的讨论就很激烈,关于软件突围方向在心声社区的回帖有1500多条,别看这一片骂声,这就是贵人指点、高僧开光、西汉张良在桥头获得的天书……对新员工是多么好的指引。


我为什么不愿意网聊,愿意喝咖啡呢?我认为讲话互动比文字互动效率高、表述更清楚。


二是,高级专家要用更多精力来读文献,而不是埋头做事。比如,把一半时间用来读文献,写写感想。


三是,我们“黄大年茶思屋”应该号召所有员工把他认为好的文献转帖过来,如果涉及知识产权问题,就把索引贴上来就行,大家再去那个网站上查阅,这也是一个沟通方式。


今天听了汇报,你们工作的基本思路是清晰的。历史滚滚向前就会有新陈代谢,有人选择离开就会有继任上来,但是我们要形成一个良好机制,让优秀人才涌现,英雄倍出。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延伸阅读:
功夫不负有心人,星光不问赶路人


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讲过:“伟大的将军们,是在茫茫黑暗中,把自己的心拿出来点燃,用微光照亮队伍前行。”

 

1.万里长征,我们只迈开了一小步

 

什么叫战略?就是能力要与目标匹配。

 

我司历经三十几年的战略假设是:“依托全球化平台,聚焦一切力量,攻击一个‘城墙口’,实施战略突破。”

 

而现实是我们的理想与我们的遭遇不一致,美国的制裁使我们全球化战略不能完全实施,我们可能依靠不了部分全球化平台,至少最先进的美国平台不支持我们。

 

现在必须全面靠自己打造产品,这是我们的能力与战略极大的不匹配,是我们最薄弱的环节,逼着我们从小学生做起,而且要快速跳级再跳级到博士。


我们哪有这么大的弹跳能力。我们既不是巧媳妇,也没有米。

 

我们是从九十年代搭上了数字化的列车,主要是依靠数学在电子技术上构建了优势,获得了产品与服务的成功,这只是信息领域的很小一部分。


场景化应用我们不清楚未来是什么,路更长、更难,我们只是万里长征迈开了一小步。

 

二十多年来我们聚集了全世界大量的数学家、天才、电子工程师……,加强与全世界顶尖的大学合作,仅仅在电子通信联接技术领域刚刚有点突破,就像一块大石板下面的小草,石板刚扳开一小会还没有喘过气来,又压上了,现实给了我们的压强是很大的。

 

时代证实了我们过去的战略是偏斜的,是不完全正确的,我们的能力很不符合现实生存与发展的需求。但是,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活下来。

 

美军上将马丁·邓普西说过:“要让打胜仗的思想成为一种信仰;没有退路就是胜利之路。

 

华为也别无选择,只有义无反顾。

 

我们坚持自强与国际合作来解决目前的困境。我们不要因美国一时打压我们而沮丧,放弃全球化的战略。

 

我不赞成片面地提自主创新。


“只有在那些非引领性、非前沿领域中,自力更生才是可能的;在前沿领域的引领性尖端技术上,是没有被人验证的领域,根本不知道努力的方向,没有全球共同的努力是不行的。(施展)

 

我们不仅仅要搞好“1-10”的工程设计,让产品又好又便宜,而且要坚定不移地挺进“0-1”的科学研究,不全球化是不行的。

 

2.激活组织,组成生力军

 

我们的人力资源政策,要胸怀宽广,敢于启用优秀的员工超过我们,要坚决引进比自己更优秀的人。

 

要不断激活我们的组织,提升有贡献的员工,组成合成的生力军。

 

加强主官、主管的末位淘汰,激活组织的潜能;加强专家的纵向流动,使专家一方面吸收宇宙真气,一方面接地气,在纵向循环选拔优秀的,使专家保持一种旺盛的进取能量。


员工的横向流动有利于评价系统的综合平衡。

 

要允许员工在内部有序合理流动,充分发挥他们潜能的机制,充分发挥导师制,让高人指点、“佛祖”开光的引导方式成为一种习惯,让年青人早点走上担当。

 

让一些退休的高级干部及高级专家给天才、高潜力的人作个人辅导,人生的,技术的,架构理解型的。

 

我们要继续招募优秀应届生、卓越的科学家、天才的少年一同来参战,要继续激活全体员工的潜能,这种合力是不可估量的。

 

公司并未到了生死关头,不需要用血烧热来炼钢。要沉着镇静,平平静静地干好本职工作,按部就班地前行。

 

公司所有一切要继续正常运转。在未来3-5年我们的薪酬结构不会变化的原则下,激活优秀员工进步加速。

 

在待遇政策不变的基础上,晋升下降机制逐步优化,素质要与贡献结合起来考核,加强在战火中选拔优秀员工的路线不动摇。


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

 

这次几百高级干部自愿降级,就说明我们这个队伍是好的。


3.看不见未来的生存,没有意义

 

我们在科学上要敢于大胆突破,敢于将鸿蒙推入竞争,鲲鹏和昇腾的生态发展与软件的开发决不停步。

 

AI的数据是本地化的,与我们的“一圈一点”的发展方针是一致的,我们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冯诺依曼架构、反冯诺依曼架构,都是冯诺依曼思想的胜利,我们在计算上是可以有作为的。

 

对未来科学的探索不停步,研发不停步,继续勇往直前。

 

不能以后生存下来了,却看不见未来了。没有明天了,这样的生存是没有意义的。


过去几百年来,西方科技像灯塔一样照亮了人类追赶的道路,不仅仅是飞机、火车、汽车、轮船、收音机、卡拉OK……;也不仅仅是欧拉公式、拉格朗日方程、傅里叶变换、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也不仅仅是贝多芬、歌德、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他们对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是我们敬仰的。

 

在美欧日俄等国的灯塔照耀下,整个世界都加快了追赶步伐。

 

今天的人类繁荣与英欧美日的“灯塔”是分不开的。我们要尊重这些文明国家、尊重先作出贡献的先辈。

 

孔子都二千多年,我们还不是在尊孔吗?

 

今天我们已积累到一定程度了,也想要学习在无人区点亮5G的灯塔,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回报世界给我们的引导,让我们的光辉也照亮大家共同前行。

 

当我们尝试迈出第一步,刚刚擦亮一根火柴,企图点亮一座灯塔时,就受到美国的不理解。


不理智的一棒打下来,一开始我们还真以为是我们合规犯了什么错误,在自查自纠;接着第二棒、第三棒又打下来,一棒比一棒狠,我们才知道是要打死我们,并不是小羊在上游喝了什么水。

 

求生的欲望,使我们振奋起来了。

 

全体员工表明了,“宁可向前一步死,决不后退半步生”。


我们并不以此灰心,我们也不会怨恨,美国仍然是世界的科技灯塔,我们仍然要一切向先进的人学习。

 

当前科技的进步已超过人类的迫切需求,一项科技发明并不能创造一个大产业、创造超额利润。像蒸汽机、电动机的出现那样,就改变了一个世界,现在需要全世界的合力,才能完成一个产品、一个产业。


科技发展正处在一个饱和曲线的平顶端,付出巨大的努力,并不能有对等的收益,反而给追赶者减少了追赶的困难。

 

例如,我们每年投入研发经费是200亿美元,但收益只有研发投入的40%,60%的蜡烛在黑暗的探索之路燃尽了。我们仍无怨无悔的努力攀登,也像欧、美、日、俄等国领先公司一样,像蜡烛燃烧自己,也照亮别人。


5.研发力量要聚焦

 

我们评价产品线,对没有前途、领路人多年都是在讲故事的,坚决裁掉一部分产品。Marketing不要空谈,不要产生一些专为上面写报告的高薪阶层,要走上前线,支撑胜利,创造利润。

 

我们既要垂直向上探索新技术、新理论对产品的影响,也要重视产品在场景化中组合应用的竞争力。


让喜马拉雅山的雪水流下来浇灌南泥湾、牡丹江,让它流过马六甲海峡,穿过红海、直布罗陀海峡,流向加勒比海。

 

“南泥湾”计划,不是一个短计划,把一片黑土地都浇肥。

 

什么是场景化?例如,我们常说的工业互联网(工业、联接、人工智能),首先它的本质应该是工业(当然包括农业、医疗、教育……);联网就是联接这个产业,我们最熟悉。

 

然后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中除了算法、算力,更重要是Know-How。

 

Know-How在行业里、在企业手里,是他们数十年的摸索积累与千万次验证,反复建模,留下的理论与经验结晶,这是我们最不熟悉的。

 

我们在场景化应用中,必须重视客户需求,必须依靠行业专家。

 

如煤矿军团要探索出一条5G+人工智能改变社会的道路来,真正使5G改变社会成为一个现实。

 

我们不能再简单地认为,以“联接为主”去加什么,就会是什么,这会误导我们努力的方向,增加客户的负担。

 

我们是一个科技集团,更是一个商业集团,成功的标志还是在盈利的能力,没有粮食,心会发慌。

 

战略研究院要继续扩大自己研究的“喇叭口”,坚定不移吸收宇宙能量,发现新的基础要素。

 

2012实验室要敞开胸怀,周公吐哺,引进人才,特别是稀缺人才或天才;坚决不移地向前进,不要你们考虑公司的财力。

 

要积累起领先世界产品的要素能力与技术能力。


不能等我们过几年活下来了,却看不见方向了,那活下来的意义是什么呢?那你们是罪人。

 

你们要流动,将一部分人流动到需要的地方去,增强公司总体活力。

 

市场要努力将公司的主力产品按场景化做到云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最优,让客户感觉到价值。

 

要逐渐从销售收入导向,转向加大利润的考核权重,各产品线、各地区部不要盲目地争夺什么第一,我们更要关注夯实生存与发展的基石,现在我们没有长期争夺第一的基础条件。

 

要创造价值、合理利润,使公司健康成长。

 

合成营是一种作战模式、商业模式转换的载体。突击队是一种组织形态,是造就3-5年后一大批有综合能力的领袖。

 

同时我们也把一些生产自救类产品做大,增加利润给公司提供保障,也为保存员工留下实力,作好储备。

 

市场上将过去的中央集权制改为对一线授权,合同在代表处审结,部分作战决策下放到代表处,数据在代表处审结,专业化的职员队伍建设,AT团队的定期改组……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决策。

 

授权决策的数据可以不再上传,保留在当地,对各级数据透明,地区部、各BG中间组织不再加工,在当地接受审计,这样可以节省机关的作用。

 

将来要在三、五年内实现各国代表处“村自为战、人自为战”的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管理变革。当没有中央总部,也能灵活的作战,这是我们改革的目的。

 

改革也会大大地减少机关的负担,减少控制节点,减少编制,让一些机关干部有机会下连,争当将军去。

 

同时,也会加快公司的运行速度,提升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增强竞争力。

 

6.在低潮期,推行管理的结构性改革

 

我们在这个低潮时代,在推行管理的结构性改革。


管理上,要保障供应;为前线提供优质服务,在服务支持中实现监管;要合并重叠的组织,在合理优化的前提下,减少机关的横向跨度,减少机关的层级。

 

发文要严格思考,按重要性级别分别由一级部门批准、二级部门批准。基层部门不许发管理类文件,工作联络单除外。不要无端干扰一线作战组织。

 

我们在低潮时期,每年仍拨备十亿美元给战略预备队,为来自一线的功臣、英雄、员工提供转人磨芯机会。

 

每个员工都要努力学习,无论在职还是脱产,都要珍惜自我学习的机会,要把新的技术、新的商业模式、新的精神面貌传下去,让组织活泼起来,血液加速循环起来。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特别是在艰苦地区、艰苦国家工作的员工,更要加强学习,有优先垂直提拔的机会,你们已取得了火线考验的资格,为什么技能要输给别人,失去自己可以优先获得的机会呢?

 

今天你们桃李芬芳,明天就是时代的栋梁,要肩负起生产自救与蓬勃振兴的重担。

 

不要辜负了时代对你们的期望。


沉默不是懦弱,忍耐不是麻木,善败者不亡。青春泣血,生命绽放光芒。

 

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同时又遭遇百年闻所未闻的风暴打击。翻滚的黑云,夹着电闪雷鸣、山崩地裂般地席卷我们。

 

我们一时惊呆了,手足无措。

 

当我们清醒过来,要像海燕一样,迎着雷电,迎着暴风雨嘶叫着飞翔,朝着一丝亮光,朝着希望,用尽全身力量搏击,奋斗,前进,再奋斗,再前进,嘶喊着胜利。

 

岁月不负有心人。



往期推荐

“鸿蒙”商标被抢先注册,华为上诉失败,鸿蒙系统将被迫改名?

高德导航红绿灯为啥能读秒?

一程序员自费帮公司部署 ChatGPT 反被开除,如今又被公司威胁上诉

华为VS苹果,9月关键一战!

华为 Mate60 Pro 突然发布:5G 或已回归,全球首发消费级卫星通话

分享、点赞、在看,3连3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大白聊IT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